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政治學二
Political Science (Ⅱ) 
開課學期
105-2 
授課對象
公共行政組  
授課教師
黃長玲 
課號
PS1006 
課程識別碼
302 10120 
班次
02 
學分
3.0 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必帶 
上課時間
星期五7,8,9(14:20~17:20) 
上課地點
社科201 
備註
限學號末二位除3餘2
總人數上限:110人
外系人數限制:20人 
Ceiba 課程網頁
http://ceiba.ntu.edu.tw/1052PS1006_02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當代政治學的研究主題廣泛而多元。本門課為政治學的入門課,與[政治學一]共同組成一個學年的課程。[政治學一]的課程內容是讓修課同學對於政治學的基本概念諸如國家形成,國家與民族關係,以及政治行為有所了解。[政治學二]的課程內容則是討論國家體制以及國際政治的內涵及影響。整體課程內容兼顧不同國家的經驗,並且以台灣的經驗與相關文獻參照對話。 

課程目標
[政治學一]的課程內容是讓修課同學對於政治學的基本概念諸如國家形成、政治行為、以及政治體制有所了解。[政治學二]的課程內容則是討論國家或政治行為在經濟、社會及國際等面向所出現的形態,以及所造成的影響。 
課程要求
1. 個人作業 50%
個人作業,共有兩篇﹐每篇作業佔學期成績25%。個人作業請註明學號,中文字體為標楷體12號﹐英文為Times New Roman 12號。作業於課堂上繳交,第一次作業請於4月7日下午五時前交到政治系辦,第二次作業請於5月12日課堂上交出。作業每篇字數以不超過2000字為原則,作業每遲交一天扣一分,至多遲交一週。

(1)第一次作業:
a. 在作業繳交前,抽時間參與一個你感興趣或有認同的政黨或社會團體的相關活動。參與時間及形式不拘,可以是出席活動、會議、擔任志工或是持續閱讀該政黨或團體的相關訊息,包括臉書、網頁、電子報、刊物等。以你的參與經驗與2-6週的閱讀內容﹐互相參照,說明你的參與及閱讀心得。
b. 心得應有知識性的思考,可以納入個人感受,但是不能只抒發感受。
(2)第二次作業:
a. 接續第一次作業,說明你因參與經驗,而對什麼政策或議題產生興趣或更為了解。
b. 針對這個議題或政策﹐查詢政府部門的相關資訊或立法院公報,說明行政部門與國會針對該議題或政策所表達的立場,並且分析行政部門或國會為何是這樣的立場,以及並且說明你對該議題或政策的理解是否因此有改變?原因是什麼?
c. 作業的內容越具備分析性,成績會越理想。

2. 課堂作業10%
課堂作業以不定期的方式在課堂中進行,全學期將進行3-4次,成績最低的那次不會採計。作業會在課堂上直接說明檢討,成績則以抽改的方式進行。

3. 分組提問 10%
針對每週的閱讀資料﹐每組同學需選擇至少兩週提出問題﹐提問需與閱讀資料的內容有關。提問次數越多以及越具備知識性的提問﹐成績會越理想。

4. 期末分組報告 25%
期末分組報告撰寫及報告方式如下:
(1)每組同學經由討論﹐選擇一個議題或政策,可以是(但不受限於)組員前兩次作業所討論的議題或政策。
(2)針對這個議題或政策,援引相關資料或文獻,說明這個議題或政策目前是a. 沒有爭議,獲得穩定支持,或是b. 有爭議,有相關改革方案。
(3)以East Asian Barometer (東亞民主量表), TEDS (台灣選舉與民主調查), World Values Survey (世界價值調查)或是中研院的任何一項調查的資料,來說明這個議題或政策是否可能獲得民意繼續的支持,或是改革方案是否有可能獲得民意支持。
(4)援引相關理論或數據,分析a. 從政府機關的角度而言,這個政策得以繼續存續或是可能必須改革,與政府機關的態度有何關聯?譬如行政或立法部門是否強烈支持/反對?司法部門是否曾出現相關判決?監察部門是否曾提出任何調查報告,或是曾提出彈劾糾舉?b. 政黨或社會團體在這個議題或政策上與政府的主要差異為何?
(5)期末報告以不超過5000字為原則。請於6月16號下午五點前交到政治系辦。報告每遲交一天扣一分,最晚需於6月19日中午前交出。

5. 分組互評成績 5%
針對分組報告﹐每組同學針對同組同學對於分組報告的貢獻程度進行組內互評﹐評分時應考慮每位同學對於分組作業的貢獻程度。最高成績5分﹐最低成績0分﹐成績可至小數點第一位。互評成績的相關事宜會在課堂上說明。
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 
指定閱讀
W. Phillips Shively. 2014. Power & Choice: An Introduction to Political Science. 14th Edition. New York: McGraw Hill Education

王金壽,2012,〈台灣司法政治的崛起〉,《台灣政治學刊》,16 (1):61-119。

何明修,2010,〈教改運動的驚奇冒險〉,《秩序繽紛的年代:走向下一輪民主盛世》,台北:左岸文化出版

林煥笙、喬憲新,2015,〈地方政府跨部門協力網絡的運作分析 —以臺北市與新北市雙城共飲翡翠水為例〉,《文官制度季刊》7(4):73-119

林繼文,2009,〈共治可能成為半總統制的憲政慣例嗎?法國與台灣的比較〉, 《東吳政治學報》27 (1): 1-51

吳玉山,2011,〈半總統制:全球發展與研究議程〉,《政治科學論叢》47: 1-32

吳音寧,2010,〈從農村到都市,再到農村?〉,《秩序繽紛的年代:走向下一輪民主盛世》,台北:左岸文化出版

吳重禮,2008,〈司法與公共支持:台灣民眾對於司法體系的比較評價〉,《台灣政治學刊》,12(2):15-66。

邱毓斌,2010,〈當工運的制度惰性遭遇全球化〉,《秩序繽紛的年代:走向下一輪民主盛世》,台北:左岸文化出版

范雲,2010,〈靜默中耕耘細節的婦運革命〉,《秩序繽紛的年代:走向下一輪民主盛世》,台北:左岸文化出版

陶儀芬,張珈健,2008,〈政商關係在民主化之後的發展—以金融自由化為例〉,《跨戒:流動與堅持的台灣社會》,台北:群學出版社

黃宗昊,2013,〈陳水扁時期的台灣政商關係—少數政府,個人化網絡與金融改革〉,《台灣民主季刊》10 (3):41-90

廖洲棚、陳敦源、廖興中,2013,〈揭開地方文官回應民意的「秘箱」: 台灣六都 1999 熱線的質化分析〉,《文官制度季刊》5 (1):49-84

潘翰聲,2010,〈在國家與資本夾擊中成長的環保運動〉,《秩序繽紛的年代:走向下一輪民主盛世》,台北:左岸文化出版
 
參考書目
待補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 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第1週
2/24  Course Introduction; Requirements and Assignments 
第2週
3/03  Parties (Shively: Chapter 11)  
第3週
3/10  Interest Groups and Politics (Shively: Chapter 12) 
第4週
3/17  政商關係 (陶儀芬,張珈健;黃宗昊) 
第5週
3/24  Social Movements and Contentious Politics (Shively: Chapter 13) 
第6週
3/31  社會運動 (范雲;何明修;邱毓斌;吳音寧;潘翰聲) 
第7週
4/07  交作業一 
第8週
4/14  Parliamentary Government (Shively: Chapter 14) 
第9週
4/21  Presidential Government (Shively: Chapter 15) 
第10週
4/28  半總統制 (吳玉山;林繼文) 
第11週
5/05  Bureaucracy and the Public Sector (Shively: Chapter 16) 
第12週
5/12  文官回應與民主治理 (廖洲棚等;林煥笙、喬憲新);交作業二 
第13週
5/19  Law and the Courts (Shively: Chapter 17) 
第14週
5/26  司法改革與司法信任 (王金壽; 吳重禮) 
第15週
6/02  Global Politics (Shively: Chapter 18) 
第16週
6/09  台灣與國際人權公約 (兩公約及CEDAW條文;國家報告審查意見) 
第17週
6/16  交期末分組報告 
第18週
6/23  Concluding Remarks; Grades